党建工作

学习园地
转自党建网微平台:以数智化助推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

文章发布时间:

2024-12-12

浏览次数:86
以数智化助推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 
董梅昊
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把思政课放在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”。上好思政课,其关键主体是思政课教师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:“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”。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提升,既需要教师个体内在的克己修身、千锤百炼,也需要社会外在供给条件、创造机遇。当前,面向全球数智技术迭代加速大背景与我国数字强国战略的全面推进,以数智化助推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,不仅是有效破解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难题的关键之举,更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。
 以数智化平台助力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发展
  思政课传递的知识是具有鲜明价值属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。马克思指出:“理论只要说服人,就能掌握群众;而理论只要彻底,就能说服人。”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,才能进行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。因此,思政课教师既要对整体的、开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进行研读掌握,又要对专门的、支撑具体思政课的理论内容做到深刻认识。
  以海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数智化平台,有利于学习的精准化、智能化、高效化与全面化,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。通过数智化平台助力教师理论素养发展,具体来看,一是要对现有理论学习平台进行“海量大数据+数智技术”升级,通过嵌入AIGC、算法、大数据、数字画像等数智技术,精准描摹主体画像,深度分析学习需求,智能匹配优化“最适应”的理论学习内容与学习模式。二是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特点,依托数智化平台,整合高校、研究机构及社会中的优质资源,运用自然语言处理(NLP)、机器学习(ML)、知识图谱、多模态交互等智能技术,开发辅助理论学习的人工智能体,实现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提升的深度赋能。三是要重视培塑思政课教师的数智技术运用素养,教师的数字素养是数智化平台赋能成功的关键,教师要辩证认识数智技术“所不能为”与“所能为”,同时,还需具备较高程度的数智技术运用素养,使数智技术融入思维、融入习惯、融入日常,面向未来发展自身。
 以人机协同共促课堂教学能力
  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是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核心。在网络化、智能化社会中,课堂环境更加延展、开放、复杂,如何更好处理其中知识与价值元素、理论与实践元素、显性与隐性元素等之间的关系,是教师必须直面的课题。
  据2023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发布的《无限的可能——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(2023)》,人机协作正在迅速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目标。当前,应积极顺应这一趋势,在教育转化能力提升方面,开发适宜于思政课特性的语言大模型,帮助教师掌握海量文本资源、挖掘与课本内容联结点、选择最佳教学模式,实现“人脑+智能”深度协作。在教学影响能力提升方面,活用数字画像技术,协同智能推荐与生成技术,帮助教师动态把握学生状态,精准定位思想堵点,智能定制个性化学习内容与方式,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。在教学控制能力提升方面,协同AI智慧管理系统、多模态感知系统以及轻便智能穿戴设备等,使教学过程进一步量化、可视化与智能化,帮助教师全面感知课堂状态,及时调整教学策略,提升教学有效性。
  以虚实融生涵育教育家精神引领
  教育家精神引领,是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的指路明灯。元宇宙作为整合多种新技术产生的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,可以创造一种虚实融生情境,其高沉浸感、低能耗、自主性、多样性、随时随地接入等特性,有助于思政课教师在其中全方位浸润教育家精神。

  在元宇宙中,通过VR、数字孪生、虚拟数字人等技术,创生中国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数字分身,将他们“请入”虚拟场域中,与思政课教师个体进行穿透时空边界、跨越虚实交界的互动对话。思政课教师得以近距离观摩教育家们教育教学细节,沉浸式亲临感人至深的情节场景,实现从感官到头脑地多模态体悟教育家精神实质。同时,元宇宙还能以较低能耗与较少的伦理道德风险,模拟建构教育家们曾面对的复杂动态教育教学情境,助力“新手”教师更加有效应对现实中开放的教学过程,悉心打磨合适自身的教育特质与教育风格。此外,还要通过元宇宙场域延展与智能生成技术,使教育家精神全面覆盖思政课教师培养的各个线上平台,深度融入教师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每一步,充分体会教育家精神的指引与召唤,进而真正成长为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优秀思政课教师。

来源:党建网,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、硕士生导师,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成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