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果展示
文章发布时间:
2025-03-06地膜覆盖因增温保墒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干旱和半干旱地区。不同覆膜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取决于它们对农田热传输的影响,而这些因素对农田热传输的影响尚不清楚。考虑不同覆膜因素的作物模型(CropSMPAC)已在我们之前的研究提出,但模型对于不同覆膜条件下的农田热传输过程尚未得到验证。
本研究基于土柱试验和3年的田间玉米种植试验,采用CropSMPAC模型模拟了不同覆膜条件下的能量通量和土壤温度。结果表明,CropSMPAC模型在预测不同薄膜颜色、覆盖率和土壤-地膜间距因素下土壤表面温度、10 cm土壤温度、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方面表现良好。透明膜在白天和夜间都会提高土壤温度,而黑膜和银灰膜仅在夜间提高土壤温度。建议西北干旱地区需要高温的作物选用与土壤表面松散布置、覆盖率较高的透明膜覆盖。然而,黑色薄膜是对热量要求低的作物的绝佳选择。该研究为地膜覆盖农田作物实际生产提供有力的工具。
图1 CropSMPAC模型概念图
图2 地膜覆盖率为fm条件下的辐射收支
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。
论文发表于《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》(缩写AFM)。《AFM》期刊发表关于气象学、农业、林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文章,重点是与受天气以及气候变异和变化影响的植物和土壤科学、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实际问题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。2024年影响因子3.0,为中科院一区TOP期刊。论文作者为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院赵引博士,发表时间为2024年8月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agrformet.2024.110208